湖北最具有特色的,是“过早”文化。湖北人吃早饭叫过早,丰富的早点开启了市民一天的忙碌生活。热干面、豆饼、面窝、小笼包、水饺、蛋酒、米粉、鳝鱼面……丰富多样,数不胜数。
在湖北,早饭地位重要,容不得忽视。吃好了早饭,一天都有劲。有时候,在街边会看到拿着早饭边走边吃的人。“七哒波?”也是湖北人早上碰面了打招呼的一种方式。
河南临颍老家的喝汤文化
临颍人日头西(傍晚)以后见面打招呼,如果是饭点前一般都问喝汤了没?如果是过了晚饭饭点了就问喝了汤了吧!问啥见面要问是否喝汤呢?河南人晚上问喝汤,其实就是问吃饭了没有,之所以问吃饭了没有,主要是以前太穷了,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能吃饱饭就是一种幸事,是农民的一种幸福,比问你好不好更接地气更实在。
临颍人早上中午叫吃饭,晚上叫喝汤,早饭和晚饭一样是馍和稀饭炒菜,菜多以素菜为主,甚至是菜干,蔬菜成熟的季节会把菜摘了晒干储存,到了冬天或者荒年可以拿出来吃,例如芝麻叶、红薯叶、萝卜干等。肉类在改革开放以前农民也就逢年过节才会吃点。富裕的地主以及达官贵人平时可能有机会吃肉,比较人家有钱,农民是比不了的,农民只要没有断粮就说明年景是好的,但是从历史来看,咱们这个地方容易闹天灾,旱灾、水灾、蝗灾经常出现,农民随即便会流离失所,为了生存逃荒要饭卖儿卖女都是有的,如果你看过1942这个电影,上面说的好不夸张。
临颍人说汤是指早晚的稀饭,跟众所周知的排骨汤、鸡汤是不一样的,土话叫糊涂,最简单的稀饭就是水烧开然后加入面糊,和面糊是个技术活,很多人刚开始学烧稀饭面糊和不好会有疙瘩,喝稀饭时候喝到面疙瘩说明是新手烧的,稀饭以土锅台大黑铁锅烧出来的最好喝,什么都不用放,只放面糊熬至发黄,香味扑鼻,这是很多中原人记忆中妈妈的味道。之所以要喝这种食材最简单的汤,还是跟咱们这里的贫穷有关,例如到了灾年,剩下一把面的话,做成馍不够一个人吃,但是和成面糊烧稀饭,多添几碗水,够一家人喝了,这种情况下根本没法考虑营养的问题,能吃饱就行,久而久之哪怕物质不匮乏了,也养成了喝汤的习惯了。
八一南昌起义(南昌),革命的摇篮(井冈山),将军县(兴国),药都(樟树),瓷都(景德镇),才子之乡(临川,也是黄安石故乡),道教始祖地(鹰潭),八大山人(新余),文人之乡(修水,也是黄庭坚的故乡),飞流直下三千尺指的是,庐山,婺源之美,没有之一,江湖盛传“五百钱”就在江西丰城及萍乡上栗,几乎江西每个地方都有名人留下足迹及故事,数不胜数,鄙人才学书浅还有很多地方没说到,望补充,谢谢!也衷心希望各地朋友前往江西,鄙人荣幸之至,感谢!
多谢邀请,简单说俩句中不中?俺的家乡是洛阳,名字很响亮!有一种文化是村名,常带的字有,沟,屯,驾,营,前面冠字姓,还有其它等等等。很多村名与唐朝有关,又是遇驾,又是引驾,这村名是说李世民呢!洛阳城西南有个龙池沟,位秦岭东末端凤尾之地也,地势稍高,抬眼可望见周王陵,还有洛阳城。相传武氏则天,赖在此地多年,只一个字不走,最烦大臣屡谏,沟北数里有粮仓,为催武氏移驾,大臣故烧之,至今此地遗有黑炭颗粒,有很多,百姓人称这是火烧麦,见后方失火,武氏无奈,拖到秋后移驾,靠南的延秋地名始得,洛河北岸有九营,半环龙池沟而驻兵,洛河南岸有十八屯,军马强壮听从唐朝庭的命令,屯和营,多以驻军长官的姓命名,到现在村名仍沿用。洛阳有个白碛村在城东,村不大基本都是白姓,皆为白居易的后代,进龙门对面白园不用买门票,说是去拜祖宗,烧纸上香一般在清明,白氏家原世传有家谱一册,可惜原本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被日本人想法买去,现只有复印本在当地。龙池沟东有个孙旗屯村,族谱上名子上溯到孙武,他作的孙子兵法很有名,旁边村也有很多孙姓,却与此无关,各有各的祖宗。明朝的将军通源和通渊,是洛阳的俞氏先人,世居于龙门,三,二十年前的龙门街,多为俞家后人,以龙门为中心,俞家又分支多处在附近。中国有我们美丽的家,大家小家家家有文化,洛阳的村镇和寨子,每一个都有传说,典故和故事。文化文化文化,本小子常为一口饭挣扎,无时无力去研究它,时间不早啦,就胡说到这里吧!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3801085100@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jhtrh.com/post/2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