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是最值得去的欧洲国家之一。现在从北京有飞往波兰首都华沙的直达航班,全程只用9个小时就到了。
波兰的西边是德国,南邻捷克和斯洛伐克,东靠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东北部与立陶宛及俄罗斯接壤,北面濒临波罗的海。波兰特殊的地理位置,导致其在历史上连年遭遇战火。八个世纪的城市历史,曾经三次亡国,几乎每个世纪都遭到毁灭:1795年,波兰领土被俄罗斯、奥地利、普鲁士瓜分而灭亡;1807年,拿破仑迫使普鲁士和奥地利割地建立华沙大公国,1815年拿破仑战败,华沙再次被普鲁士和奥地利瓜分;1939年9月,希特勒闪击波兰西部,接着斯大林占领波兰东部,波兰第三次亡国。
1944年8月华沙起义失败后,希特勒下令“把华沙从地球上抹掉”,将华沙全城划分成若干个格子街区,每个格子都标上编号,然后挨个进行焚烧和轰炸,让这座建于13世纪的华沙古城化成了炮灰。
现在我们要去的波兰华沙老城广场就是在二战的炮火轰炸之后重建起来的。如果没有人提示,谁能看出这片如今看起来生机勃勃的老城中心,在二战中曾经是一片废墟呢?
1、华沙瓦津基公园(Park Lazienkowski)
瓦津基公园坐落在维斯瓦河沿岸的斜坡上。这里原本是波兰王侯们的***场所,末代国王斯坦尼斯瓦夫二世·奥古斯特的夏季行宫,公园矗立着华沙最负盛名的水上宫殿——瓦津基宫,以及梅希莱维茨基宫、贝尔维德尔宫、露天剧场等历史性建筑。在公园的入口,还有一座号称全世界最飘逸的建于1926年的肖邦雕塑,因此这里又被称为肖邦公园。夏季的每个周末,都会有这位伟大的波兰作曲家钢琴作品的露天演奏会。
绥靖政策就是妥协政策,是指对侵略者抱姑息态度,用让步妥协,牺牲别国人民利益去满足侵略者欲望的办法,以图保全自己。一九三八年,英、法同德、意***签订的《慕尼黑协定》,就是这种政策的具体表现。***德国就是在西方国家绥靖政策的纵容下,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绥靖政策”出现在一战结束后到二战开始前,简单的说就是对敌国的扩张,侵略行为视而不见,以牺牲别国为代价,一味的***取妥协,退让的政策,这就是一种姑息养奸的行为。
提出绥靖政策的张伯伦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全球有上千万人因为战争而死亡,除了德国外,英国,法国两个国家的损失非常惨重,战后世界维持了短暂的和平,每逢大战之后,反战情绪都会迅速蔓延,欧洲的局势其实并不乐观,不论是苏联,还是英法等国,都想要尽可能避免被卷入另外一场大战中。
一战结束后的德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通货膨胀,加上美国经济大萧条对全球的冲击,数百万人失业,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希特勒领导的纳粹党得到了德国***,在希特勒的治理下,德国的经济逐渐复苏了,甚至一度还出现了用工荒,在当时***模式还被视为少有的成功模式。
希特勒
希特勒上台让德国人重新凝聚在了一起,德国***大肆鼓吹民族主义,侵略性越来越明显了,而英法两国,在战后很长一段时间里,经济恢复始终十分的缓慢,军费开支,国防预算都不同程度的削减了,法国***大费周章的修建马奇诺防线,国防政策也开始往保守转变。
面对德国的逐渐崛起,和带有侵略性的对外政策,英法两国为了维护本国的和平,防止苏联布尔什维克往欧洲蔓延,对德国始终保持着较为友好,甚至是妥协的外交政策,英法两国竭尽所能将德国的扩张意图往欧洲东边进行引导。
德国崛起
也就是在英法懦弱的对外政策上,加快了***阵营的扩张,1935年,德国单方面撕毁《凡尔赛条约》扩张军备,意大利对埃塞俄比亚不宣而战,1938年英、法、德、意签订《慕尼黑协定》将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以此妄图满足德国的野心,换取和平,但也正是英法一味***取姑息养奸的绥靖政策,导致了德国扩张野心的不断膨胀,最后突袭波兰,入侵法国。
绥靖政策在二战结束后,仍然被一些国家使用,但是这种投降主义,姑息养奸的政策是无法解决问题的,主动出击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
绥靖政策是什么?除了二战前期的英法,还有谁喜欢?
在历史书中,绥靖政策通常来说适用于描述二战期间英国和法国纵容***侵略的各种政策。具体来说,上世纪30年代,为扶植战败的德国、支持日本充当防范苏联的屏障和镇压人民革命的打手。
具体来说,二战时期的绥靖政策,主要表现在如下历史***中:
1,1931年日本挑起九一八事变。民国***要求国际联盟调查日本侵略行为。最终国际联盟调查了半天,也没有起到任何效果。中国东北地区,在英法的正义主持下,被日本侵占。
2,1935年德国撕毁凡尔赛条约,扩军备战。原本的莱茵非军事区,也被德国军队控制。德国从被压制的战败国,成长为一个军事强权。
3,1935年,意大利对埃塞俄比亚开战,英法奉行中立政策,但同时为意大利军队提供必要的石油、钢铁等战略物资。
4,英国法国逼迫捷克斯洛伐克签订《慕尼黑协定》,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很明显,英法这是为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提供便利和支持。
一般来说,国际舆论界对绥靖政策的描述,讲的就是这四件事。这四件事,主要执行者是英国和法国。而英国和法国,正是因为绥靖政策失去了在欧洲乃至世界的霸权。
什么是“绥靖政策”,我想大家听到“绥靖”这次的时候肯定是一脸懵逼的,这是个什么玩意。没关系,今天像素就来告诉大家什么是“绥靖政策”,和说一些它的一些例子。
所谓绥靖政策是指:“一种对侵略不加***,姑息纵容,退让屈服,以牺牲别国为代价,同侵略者勾结和妥协的政策。”
“绥靖”一词,出自《三国志·吴志·陆逊传》,本意是“安抚平定”的意思,到了现代成为政策的代言词,意姑息养奸。二战前,更是被英、法、美等国积极推行。
二战前,绥靖政策主要表现在英法美等国扶植战败的德国、以日本充当针对苏联的屏障等方面。我们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便可看出一二;从道威斯***、洛迦诺公约等则是具体化提现;而慕尼黑阴谋则是“绥靖”的顶峰。
其实,推行绥靖政策也是英法等国不得已的选择,并非是它们不愿意去阻止***,而是刚刚经历过一战的英法等国,虽说是战胜国,但也无法避免经济大萧条。
经济大萧条之下带来了国内***势力的日益壮大与殖民地国家的矛盾,内忧外患之下也只能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进而建立一系列体制实行缩所谓的绥靖政策。
所以便有了之后,英法美为首的绥靖政策主义者,为坐收渔利,将祸水东引,导致了侵略者的大量的军事行动。
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5年希特勒大肆扩军、1935年容忍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等一系列武装行动。
并且为了经济,它们并没有对没有对意大利和日本这两个极其缺乏***的***国家禁运石油等战略物资。要知道其所有的战争物资都依赖于进口,如果及时切断,日本语意大利可能都撑不过1个月。
不过最令人发指的是,对希特勒上台之后的四年扩军备战视若无睹,希特勒想要进攻莱茵兰,希特勒当时还说,只要法国人动手我们就撤军,结果德军入驻莱茵兰受到热烈欢迎,法国视若无睹。
绥靖政策实际上就是妥协。绥靖本身是个中性词汇,绥是安抚之意。靖是安定之意。即以安抚的手段使局势安定下来,达到预期效果。简单地说就是姑息纵容政策,以牺牲别国的利益达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或者说求得自保。这其中,最臭名昭著的就是二战期间英法对德国***蒂绥靖政策。那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英法***取绥靖政策?
首先就是经济乏力,刚刚经历过第一次世界经济危机的欧洲各国实在是无心通过战争方式解决问题,一切以息事宁人为上。第二就是一战巨大的伤亡代价,也让整个欧洲弥漫着厌战情绪,英国首相鲍德温为了增加1%的军费不得不到议会大厦苦苦哀求,但依旧没有通过。第三就是英法以及整个欧洲把苏联当做最大的敌人。德国在英法两国眼里根本不算是敌人。能够“和平”解决是最好的方式,至于说牺牲某些小国的利益乃至***也算不得什么事情,英法这样的缺德以前也没少干。
对于德国而言。摆脱一战束缚和打破凡尔赛和约对于德国制约,是希特勒上台执政的首要任务,当打破凡尔赛和约的枷锁以后。回到一战前的德国,扩张政策就成为希特勒***首选。吞并奥地利,分解捷克斯洛伐克,德国希特勒一再试探英法的底线,而英法对此却一而再,再而三地向德国希特勒妥协和纵容。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各国造成巨大的创伤,民心向往和平,厌恶战争。和平主义思潮在欧洲盛行。英法等国是有心无力,有赖于希特勒的经济策略,德国的经济迅速恢复,远远高于英法,军事实力更是突飞猛进,英法绝对不是德国的对手。
而法国的经济则是一路下滑,财政紧张,政局的动荡。30 年代法国内阁更迭频繁,从 1931 年年初到 1933 年底,共更换了 7 届内阁。如果从1920 年 到 1940 年二战爆发前,短短20年法国共更迭了 40 届***。法郎贬值 25%,经济增长乏力。英虽然好些,但也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现实迫使英、法两国不得不以牺牲小国利益,满足希特勒,希求大战不爆发的姑息、纵容政策。就是英法自私的体现。
还有一个不愿意谈及原因就是,英法希望德国与苏联火拼,用丘吉尔话说就是,一个恶棍,一个流氓最好让他们二人在一场肮脏的战争中全部死掉,但问题是,英法精明,苏德也不傻。英法的祸水东引,让希特勒与斯大林迅速警觉起来,随即在1939年《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署,标志着英法绥靖政策的彻底破产,最终纵虎为患,祸及自身。
德国波兰发起的波德战役,也称为波兰战役或者是德波战争,此次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的开端。
1939年9月1日清晨,纳粹德国在与苏联签署了《德苏互不侵犯条约》一星期之后对波兰发动了闪电式进攻。纳粹德国先是动用了大批量的飞机轰炸了波兰境内重要的军事力量;与此同时,地面军队由分别从西、南、北三个方向对波兰发动了全面的进攻。面对纳粹德国的猛烈进攻,波兰军队节节败退。10月6日,波兰全境被纳粹德国与苏联占领,战争结束。
德国对波兰发起“闪电战”的原因,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首先,德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战后受到了制裁。在签订的《凡尔赛条约》中,德国承认波兰独立,并把原本属于波兰的领土予以归还。由此带来的则是德国领土被一分为二,位于“波兰走廊”东侧的东普鲁士成为德国的一块飞地。因此,德国一直对此怀恨在心。
其次,波兰的战略地位非常重要。波兰位于欧洲的东部,其东部与西部分别与苏联、德国接壤,南部与捷克斯洛伐克接壤,北部濒临波罗的海。纳粹德国如若占领了波兰,就可以以此建立对苏联作战的基地。同时,也可以获得波兰大量的军事以及经济***。
最后,一战之后英国与法国奉行的“绥靖政策”,使得英、法两国在中欧的盟国--波兰成为了第一个牺牲品。
我们都熟知德军在二战中所向披靡,闪电战居功至伟。那么为何不起眼的波兰,却成为了德国征服欧洲的“敲门砖”?德素以严谨精密闻名,这期间德军的战略部门应是经过全盘考虑和周祥的策划,选择了波兰作为第一个对手:
一、两国由来已久的恩怨。从十八世纪起,波兰被沙俄、普鲁士、奥匈帝国瓜分三次,并在第三次中彻底消亡了波兰。在一战中德国将占据着波兰领土的俄国人赶走,波兰得以重新立国,后又根据战后的《凡尔赛和约》,从战败国德国割走原属于波兰的但泽走廊。希特勒上台后屡次索要,被波兰严词拒绝。
二、地理位置,波兰很不幸的被夹在两大强国——德国和前苏之间。根据德国的二战攻略,前苏也是攻击目标,而波兰是进军苏联的必经之路。
三、德国对西方阵营的持续试探和迷惑。在对波兰发动战争前,德国已经侵占捷克苏台德地区,而英法诸强当时施行绥靖政策,置之不理。况且,进军波兰,使得英法认为苏联才是德国真正目标,对于进攻西方阵营的公敌——苏俄,显然是他们喜闻乐见的。
四、当时的波兰发展落后,在西方强国用上飞机大炮时,波兰仍将骑兵作为军事主力,在德军进攻波兰时,不乏英勇抵抗,甚至发生波兰骑兵围砍德国坦克的奇观。这种贫弱国家作为德国征服欧洲的前奏,再合适不过了。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3801085100@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jhtrh.com/post/2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