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攻略 > 正文

二十四道拐游玩攻略

  1. 黔西南的“二十四道拐”究竟有多神奇?

黔西南的“二十四道拐”究竟有多神奇?

我认为,作为公路本身,它并不神奇。在山区,类似公路并不罕见。但是,由于抗战那个特殊的背景,使它很早就成为滇缅公路或史迪威公路的标志,人称24道拐。

不过,24道拐并不在滇缅公路或中印公路(亦称史迪威公路)上,它位于昆明贵阳之间的晴隆县城南侧,由昆明的一位孜孜不倦研究滇西抗战史的专家:戈叔亚先生找到。在此之前,许多人都以为它在云南的某个地方

2013年12月,我驾车从北京出发,前往云南,凭吊远征军遗迹时,路过贵州,经过晴隆时,特意下高速,穿越县城,去看了看这个著名的24道拐。

二十四道拐游玩攻略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这条路虽然不是滇缅公路,但战略物资运到昆明后,还需要继续往重庆方向运输,所以,它在抗战时期的价值,与滇缅公路是一样的。眼下,在县城里的这一段,命名为抗战路。

晴隆县城位于一座山的顶部,出县城不久,就该下山了,24道拐就位于此处。

县城出口处,有个小小的路口,从这一直去,就能来到24道拐对面的山坡上,将整个24拐一览无余。遗憾的是,我途经晴隆那天,一直下着细雨,山间雾气腾腾,能见度在百米左右,无法看到24拐的全景。这里,只好转载一张网络图片,以示地形。后来在能看到全景的地方,修建了观景台,游客需坐景区班车前往(据说门票+班车的费用是138元)。

二十四道拐游玩攻略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刚好本人参与了这个景区的建设,可以较为深度地了解这个地方的精髓所在。

首先这个地方的地理位置,可以说对整个二战时期的走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中国抗日战争期间,唯一可以获取外来军事物资的运输通道。

著名的“飞虎队”运到云南的军事物资,全靠这条运输路线到达抗日前线,同时从印度缅甸到中国内陆的军事物资,也必须从此通过。而二十四道拐又是这条运输路线上必须经过又最为险要,也是日本极力想要破坏的重要路段。

二十四道拐游玩攻略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日本人想了很多办法破坏二十四道拐,飞机轰炸无数次,这条山道依然奇迹般不被损毁。原因是一个天才般的公路设计师,毕业于北洋大学土木工程系的邹岳生。

老先生拄着拐杖,一步一步地勘探,可以说完全读懂了这座山脉的魂魄。整条线路完全生长在山体最为稳定的结构上面,每一个弯道的转弯,无论是角度和坡度都完全与山势相契合,而且一点都不突兀。这条路感觉就不是修出来的,完全是长出来的一样。

日本人无可奈何,派间谍进入,希望可以找到这座山脉的“山眼”,希望可以通过破坏“山眼”的方式,把整座山破坏。但神奇的是,却遭到当地土匪的拦截。土匪虽然为匪,但爱国爱乡的情怀仍在。

具体情节,可以搜索《二十四道拐》电视剧参阅。该剧完全是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予以改编的,很多情节都有原型。

历经沧桑,这条公路至今完好如初,可以说这条公路就是世界公路设计师难以超越的经典。近年来,这条公路已经成为众多越野爱好者的圣地,举办了多次越野汽车锦标赛事。

除此之外,这里还有美国史迪威将军留下的诸多遗迹,比如驼峰航线飞机的油库、美军驻地等很多都是原物保存的,这也是中美合作抗日的活地博物馆所在。

同时,这里风景秀美,多民族风情十分浓厚,的确是不可***的一个旅游胜地,非常值得一游。

“二十四道拐”不是一段普通的公路,说起来故事就还挺长了。先从这个名字说起吧,显然这段路有连续24个弯道,现在不少地方都有“某某七十二道拐”或者“某某九十九道拐”,但这显然不是一道简单的小学算术题,99>72>24并不成立,因为“二十四道拐”经历过70年风雨的洗礼,更有着无数大时代背景下英雄故事的加持。

这段路是中国西南抗战运输史上一个重要的节点,从云南方向来的运输车辆必须经过这里到前线和重庆。抗战中后期,每天平均有3000多辆运送抗战物资的大卡车,昼夜不停的经过晴隆“二十四道拐”,向当时的“陪都”重庆输送战备物资。

“二十四道拐”始建于1935年,1942年,为改善行车条件,美军公路工程部队第1880工兵营进驻晴隆县沙子岭,线段勘测、护坡固土等设计方案、施工监督管理都是工兵连技术官兵担任,开挖扛抬等人力施工环节则是晴隆当地百姓出力。

这段天路第一次进入普罗大众的视野,是因为72年前的一张黑白照片——1945年3月26日,美国通信兵第164照相连随军记者John F. Albert,在从重庆去昆明的途中,被出现在眼前的“二十四道拐”所震惊。于是专门找向导爬到对面山上的绝壁,拍下了“二十四道拐”盘山公路上艰难运输美国援华物资的图片。

照片上美国GMC军用十***卡车载着重负排着队,沿着一条拥有24道S弯的公路,从谷底向着险峻的山顶行驶。这张黑白照片登上了美国的《Life》(生活周刊)的封面,标注为“中国境内史迪威路之二十四拐”并引起世人的震惊与关注。

因为320国道从山的另一侧平缓地绕到山下,带走了绝大多数车流,所以如今的“二十四道拐”只有少数游客和当地老乡的摩托车偶尔经过。也许得益于这种“冷清”,路面难能可贵地没有被水泥或沥青所覆盖,至今仍保持着当年的砾石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