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的特色,那要说的可是真多啊。黑龙江在祖国的最北,也在祖国的最东,曾经是北大荒,后来叫北大仓,有大森林大湿地大界江大油田,有黑土地是祖国的大粮仓,既有绿色也有有机,给全国人民都能带来生活的气息。
黑龙江的旅游资源丰富,春天赏花夏天避暑秋天看五花山色冬天看病玩雪,这里有祖国东极抚远也有北极漠河,有红松故乡也有丹顶鹤的故乡,有松花江有兴凯湖,有山兽之王东北虎,
黑龙江也是农业大省,1.84亿亩粮食产品全国第一。黑龙江一马平川,都是黑土地儿,种出来的也都是绿色食品,山野货很丰富,还有很多国家地理标志的农产品,最出名的就是五常大米。
黑龙江的美食不得不提一下,大肘子锅包肉,溜肥肠杀猪菜,铁锅炖小烧烤,煎饼果子烤冷面。
黑龙江人热情好客,贼拉实诚,喝酒不喝高都觉得感情不到没喝好。
黑龙江的景点很多,特色也很多,你喜欢什么主题的,网上搜一搜就好了。
地理答啦从地理知识的角度,来说说自己所了解的黑龙江吧!黑龙江是我国最东边的一个省份,也是我国最北边的一个省份,东极黑瞎子岛和北极漠河,都在黑龙江省。人们常说祖国的形状是一只雄鸡,那么黑龙江就是这只雄鸡的鸡冠子!黑龙江省的形状,有人说像一只天鹅,西北方的大兴安岭地区是天鹅的头,黑河市是天鹅的脖子,佳木斯、七台河、鸡西等地是天鹅的尾巴。这样想象的话,说黑龙江形状像天鹅,也有他的道理。不过地理答啦觉得黑龙江的形状更像一把平底勺子,大兴安岭和黑河是勺子的柄,而其他地方组成勺子的容器。我们常说南方的河流叫“江”,北方的河流叫“河”,不过到了黑龙江,虽然在北方,而且是最北方,这个省的河流却有很多是以“江”命名的,比如黑龙江、松花江、嫩江、牡丹江、乌苏里江、混同江等等。黑龙江的城市名称也很有特色,比如很多地名是用动物的名称来命名的,比如鸡西、鹤岗、双鸭山、虎林等等,还有很多直接以山河命名,比如五大连池、大兴安岭、绥芬河、牡丹江、黑河等。黑龙江的地形具有大山大河大平原的特点,绵延的山脉与流淌的大河交相辉映,中间分布着面积广大的平原,比如大兴安岭、小兴安岭、松花江、嫩江、松嫩平原、三江平原等,地形地貌这种“大”的特点,也塑造了黑龙江人大气、豪放、不拘小节、直来直去的性格。最后说说黑龙江物产和美食,说到美食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猪肉炖粉条。其实有些北大仓之称的黑龙江,物产丰富、美食众多,比如五常大米、哈尔滨啤酒、大马哈鱼等,还因为与俄罗斯邻居的原因,这里还有大列巴、大红肠、奶酪等充满异域风情的美食!
以上!
黑龙江,有四大。知道不。我给讲讲。大油田。大森林。大草园。大煤矿。王将军领导官兵。开垦了北大荒。北大荒。真荒凉。又有兔子。又有狼。就是确少大姑娘。黑龙江还有三条江。乌苏里江。黑龙江。松花江。后来又建了个。建三江。现在变成了北大仓。还有三大美。山美,水美。。,大姑娘美。
黑龙江啊,好地方,大姑娘美来大姑娘浪,好姑娘都在黑龙江。
不过不说黑龙江的姑娘,我就说说黑龙江美食吧。
之前有写过东北的大棒骨,在黑龙江也有,那也黑龙江的美食之一。
黑龙江本地最有名的小吃有臭豆腐、 鸡溜 、大块糖、 红肠(那里最出名的)
名声在外的大家都知道,有鸡炖蘑菇,猪肉炖粉条,翠花上酸菜里的泡酸菜。
除了猪肉炖粉条、蘑茹炖小鸡、羊肉氽酸菜这些之外,还有牛肉炖土豆、肉骨炖豆腐、得莫利炖鱼、胡萝卜炖排骨、牛肉炖萝卜丝等,加在一起就是黑龙江八大炖菜。这种炖菜既为热菜,又为汤菜食品。
还有,一天三顿小烧烤,东北人都离不了,黑龙江也不例外。
最后把我写过的大棒骨写上一小段。
东北大骨棒子在多数时候叫东北酱骨头。为什么叫酱骨头,我也不知道,就和东北蘸酱菜为什么是干豆腐卷上青菜一样,我也不知道。
我们去调研,觉得黑龙江的满族文化还蛮有特色的
齐齐哈尔市富裕县三家子村为什么被称为“满语活化石”?带着这个疑问,我们来到了三家子村进行满语调研考察。
据当地村民讲述,几百年前,清朝将士戍边,随军家属在齐齐哈尔市周边驻扎安家,在此落户的有三家,这便是三家子村的由来。从此,满族人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满语作为三家子村的母语保存了下来。但在六十年代以来,其他民族迁入,各民族杂居,通婚等原因,使用满语不便于沟通交流,满语逐渐退出三家子村满族人的生活。
但相较于其他满族村落来说,三家子村满语保存得较为完整。民族聚居,但以满族居多,占百分之六十左右。满语是他们的母语,并一直保存了下来,全村中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大都能说几句满语,更是开设了满语课程教授满语。
在当地村民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从村里的满族小学,通过对教授满语的史老师的***访我们了解到,因***支持,满族小学于2006年开设满语课程,不过课程安排较少,一周两节,满语老师也仅有2位,并且仅有的两位老师也没有受过专业的满语教育。最让人痛心之处在于学生们对满语没有浓厚的兴趣。主要的原因是满语课程没有考试,所以也不用走心地来学。我们询问校园里的孩子是否对满语感兴趣。“我不喜欢,不过如果以后有满语考试的话,我肯定好好学”他干脆而坦白地说。显而易见,年轻的满族一代已经基本丧失了对满语的传承意识。
三家子村被称为满语活化石,村里的满语传承人更是满语活化石。我们有幸***访到了满语传承人孟宪孝。他说:“八九十岁的人还能够为熟练说满语,六十岁以上的人还能够说几句,其他人则对满语就一窍不通了。”为了把满语传承下去,孟宪孝同其他满语传承人自发组成了满语小组来研究挖掘满语,义务教授村民及外来人员满语。他曾花费了几十天用汉语拼音把满语日常用语记录了下来。他说,作为一个满族人,说着自己的民族语言,能够感到深深的自豪,但他的骄傲与自豪不长了。他表示,他愿意义务教授满语,希望能够用自己的力量去培养满语传承人。“只要有人愿意不学,我会一直教”他的责任感、使命感深深地感动了我们。我们离开时,老人的一句话使我印象深刻。 “等我们这些老的都走了,满语也就失传了。”
年轻一代对满语的不重视,老一代对满语的重视和传承,使我们更感到保护满语迫在眉睫。希望三家子村的满语保护不要流于形式,真正地思考如何做得更好,不要辜负了老一辈的期望。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3801085100@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jhtrh.com/post/53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