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塞可以再造,但是训练有素的士兵和将领们挂干净了,那可真没了,培养赶不上消耗的速度战争***的死叉,跟日本二战打美国一样。何况南宋最后一击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一把show hand,此战一败南宋就只剩下种田打渔的人民,再无战争***可以应用。
看过金庸***《射雕英雄传》的人,都知道郭靖率领群雄守护襄阳的故事,为什么郭靖要守住襄阳呢?因为他说过:“襄阳是大宋半壁江山的屏障,此城若失,只怕我大宋千万百姓便尽为蒙古人的奴隶了。”郭靖为什么说襄阳是南宋最后的屏障,襄阳有着什么突出的位置?
因为襄阳优越的地理位置,襄阳,位于汉江平原,襄水、汉江穿城而过,地处长江中段。素有“南船北马、七省通衢”之称,襄阳西接巴蜀,东临江汉,南通湘粤,北达宛洛,是鄂、渝、川、陕、豫五省市毗邻地区的交通枢纽。正是襄阳独特的地理位置,襄阳对南下岭南,东侵临安,西下四川,有着突出的战略地位。要是蒙古拿下了襄阳,整个南宋就彻底暴露在蒙古铁骑下,南宋倚靠的长江之险就不足为虑了。
蒙古选择襄阳也是因为它在别的地区碰壁。两淮地区,我们都知道是河湖密布,而蒙古最厉害的兵种就是骑兵,骑兵在河湖地区发挥不了作用。就算蒙古拿下了江淮地区,还有长江天险摆在面前,蒙古善长陆战,并没有水军,所以不可能往江淮地区打。金朝的金兀术进攻南宋,被围在黄天荡,险些全军覆没。蒙古也想从四川打进来,可是四川的钓鱼山抵挡住了蒙古军队,甚至蒙古大汗蒙哥都死在了钓鱼山。蒙古综合考虑,只能选择从襄阳进攻,因为打破了襄阳的防线,南宋就没有牢固的防御体系,蒙古军队可以长驱直入。
襄阳当然不是南宋最后的屏障,事实上,在端平入洛的时代,南宋甚至还丢失过襄阳,又重新收复之。
没有任何一座城池可以称为王朝的屏障,之所以在忽必烈南征时,襄阳一失,整个南宋就好似土崩瓦解一样,并不是因为这个地方的绝对特殊和重要,而是当时的国力消长和人心得失。
事实上,襄阳失守后,淮西的老将夏贵紧跟着投降,而淮东的李庭芝和四川的宋将仍旧在维持抵抗,而贾似道也率领禁军逆流而上。
在军事上,南宋仍旧有一番挣扎,但是在国力和人心上都已经面临崩塌,确实无力回天。
而之所以造成这个结果,恰恰是元、宋战争的长期性导致的,在南宋初年,其所建立的边防军事体系,权力基本上收回到了中央手中,然而,等到抗蒙战争开始后,地方军事集团再次抬头,比如京湖的吕氏家族,就在长期镇守的情况下,成为了新的藩镇。
宋朝虽然一直警惕藩镇,但是南北战争的态势,最终还是发育出了藩镇,比如南宋中期的四川的吴氏,后来的京湖吕氏。
这些藩镇为了战争,将大半个辖区纳入到了战时体系之中,甚至百姓也由北宋时代的民无良贱,退化为人身依附的半部曲状态,而临安朝廷对他们的主要钳制和支持,也就是钱粮。
可是,等到南宋即将灭亡之际,哪怕是贾似道这样的理财能臣,也很难从利益板结的两浙膏腴之地抠出钱粮来了,南宋的财政体系在其***崩溃之前即已陷入破产。
在此条件下,四川、京湖、两淮这条以长江为脊梁,以嘉陵江、汉水、淮河、运河作为骨骼的庞大防线面临着血流干涸的窘境,而未经战火的湖南、江西、福建等地区,对于长期、无休止的输血也不堪重负。
简言之,南宋***被耗死了。
襄阳并不是南宋最后的屏障,但却是南宋抗元防线的撑力点。
宋蒙战争主要有三个战场,一为四川,重点是川东;一为江汉,重点在襄阳;最后一个则是两淮,抵抗最激烈的是扬州。
这三个地区宋朝都安排了重兵把守,而且三地之间可以通过河流互相支援,所以防御蒙古入侵的其实并不是一座襄阳孤城,而是一整套的沿江防线体系。
显然易见,从地图上看,要攻陷南宋首都临安,最短路线是从两淮方向突破,但南宋也不是傻子,在这里防御尤为拼命,战争初期蒙古水军太差,在两淮方向反倒找不到机会。
于是蒙古转而进攻川东,即今天的重庆,合州等地,一旦得手后,可乘船从长江顺江而下,看过三国演义的都知道,在古代水战中,顺流直下的优势。
但在四川宋军的坚定抵抗下,这个方向也没找到机会,甚至蒙哥大汗也在合州钓鱼城下战死(跟杨过无关),于是宋蒙战争就这么拖了下来。
直到忽必烈做了元帝国皇帝,这时有了转机,在1261年四川泸州守将刘整投降了元朝,他向忽必烈进言:与其继续攻打川蜀不如攻襄阳,没了襄阳两淮防线就守不住了。于是元朝开始把进攻重心转移到对襄阳的攻略上来。事情果然如他所言:元军攻打襄阳花了六年时间才成功,但之后只花了两年时间就攻陷了南宋首都临安。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3801085100@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jhtrh.com/post/9145.html
下一篇
北京3月旅游攻略必去景点